電子檢測的方法有很多,其中,可焊性測試指通過潤濕平衡法這一原理對元器件、PCB板、PAD、焊料和助焊劑等的可焊接性能做一定性和定量的評估。對現代電子工業(yè)的1級(IC封裝)和2級(電子元器件組裝到印刷線路板)的工藝都需要高質量的互通連接技術,以及高質量和零缺陷的焊接工藝有極大的幫助。元器件的可焊性,指其在規(guī)定的時間內、規(guī)定的溫度下能被焊接的能力。它與元器件的熱力特性、潤濕性、耐熱性有關。例如,光纖插座,用手工焊接時比較難焊,原因就是它的熱容量比較大。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電子元器件可焊性的測試方法及具體步驟。
浸焊測試
浸焊法是測試元器件引線或焊端可焊性最簡單的方法,它是將引線或焊端浸入熔融的焊料槽中,拿出來用目測的方法觀察其潤濕的程度。
浸焊測試步驟
1. 升溫
將焊槽中的焊料加熱,并保持在要求溫度。
有鉛工藝:63Sn37Pb,235℃
無鉛工藝:95.5Sn3.9Ag0.6Cu,255℃
2. 浸涂助焊劑
首先將試驗樣品裝在夾具上,然后將待測試的表面浸漬到(室溫)助焊劑中滯留5s,最后取出滴干(空氣中停留5~20s)。
對通孔安裝的軸向、徑向或多引腳引線,應垂直插入助焊劑槽中;對表面貼裝元器件表面可焊端,應以與助焊劑液面成20°~45°角浸入,浸入深度應距離元件體約1.27mm左右。
3. 浸焊料
在每次浸焊料前,應除去焊料表面的氧化物和浮渣。
對通孔插裝元件要求浸入焊料中,浸入和脫離速度為25.0mm/s±6.0mm/s;駐留時間為5.0s±0.5s。
對表面貼裝有引腳元器件將試樣分別以與助焊劑或釬料液面成20°~45°或90°浸入。
表面貼裝無引腳元器件深度應控制在0.1mm以內。浸入和脫離速度為25.0mm/s±6.0mm/s,駐留時間為5.0s±0.5s,大元件的駐留時間可稍做延長。
浸焊測試檢測
在合適的光線條件下借助10倍放大鏡對試驗樣的表面潤濕情況進行檢查,按J-STD-002規(guī)定驗收。
潤濕稱量檢測
定量測試元器件引線或焊端的潤濕性,被測元件懸掛于熔融焊料鍋上的測力計上,當焊料槽上升,元件焊端浸入焊料中,首先焊端溫度太低不能潤濕,元件排開焊料,在表頭受到向上的浮力,焊端潤濕,表面張力把元件向下拉入鍋中,動態(tài)受力曲線可用來表示焊端的可焊性,這個動態(tài)受力曲線被稱為潤濕曲線。
潤濕稱量測試步驟
1.樣品準備:在試驗前不得清潔、擦刮引線或焊端,并確保沒有受到指印等污染。
2.焊劑涂布:將元件引線或焊端浸入焊劑中數秒后滴干。
3.浸入試驗:片式元件進入速率為1mm/s,有引線元器件為5mm/s。
潤濕稱量驗收準則
潤濕時間在2s內,潤濕力保持正值;在1s以后測繪出的潤濕力曲線斜率不存在不連續(xù)或改變方向的現象;3s后的潤濕力,至少為最佳潤濕標準元件潤濕力的25%。
可焊性測試注意事項
可焊性測試必須使用規(guī)定的焊劑、焊料、清洗劑和測前老化處理
焊劑
對進廠元器件的測試,推薦采用非活性的R型焊劑。主要成分要求:
水白松香25%(wt%);
異丙醇,純度99%;
密度,0843g/cm3±0.005g/cm3(25℃)。
在線生產測試,可以采用RMA或RA型焊劑,可準確反映實際生產情況。
焊料
有鉛元件測試,63Sn37Pb(wt%);
無鉛元件測試,95.5Sn3.9Ag0.6Cu(wt%)。
清洗劑
異丙醇,純度99.5%。
必須隨機抽取試樣
必須對試樣進行蒸汽老化
元器件的引線或焊端在剛剛生產出來的時候表現出比較高的可焊性,但是在元器件存放一段時間后,其可焊性會變差。原因是元器件暴露在空氣中,會被氧化和侵蝕。因此,可焊性測試必須考慮正常儲存條件下對元器件性能的影響。
根據元器件和PCB在組裝之前一般會有一個6~12個月的儲存周期,在進行可焊性測試之前,必須進行老化處理——常用的方法就是干熱老化或蒸汽老化,以便反映實際的可焊性。一般對主要因擴散而引起的可焊性下降情況,采用115℃、4h的干熱老化方法;對機理不是很清楚的可焊性下降情況,則采用8h蒸汽老化方法。
以上便是此次創(chuàng)芯檢測帶來的“電子元器件可焊性的測試方法及具體步驟”相關內容,通過本文,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。如果您喜歡本文,不妨持續(xù)關注我們網站,我們將于后期帶來更多精彩內容。如您有任何電子產品檢驗測試的相關需求,歡迎致電創(chuàng)芯檢測,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。